您的当前位置:首页>即时要闻 > 正文

文物里的二十四节气·芒种 环球滚动

  • 2023-06-06 20:10:45 来源:央视新闻

今天(6月6日)6点18分,我们迎来二十四节气中的第9个节气“芒种”。


【资料图】

历书记载,“五月芒种为节者”,是因为这时“可以种有芒之谷,故以芒种为名”。

此时,正是北方收麦与南方种稻的时候,因此“芒种”也可解释为“有芒的麦子抢收,有芒的稻子快种”。

到敦煌研究院、故宫博物院等文博单位,看看“芒种”在哪些文物里,留下了亘古弥新的文化印记。

文物里的二十四节气·芒种·在北忙收

春生、夏长、秋收、冬藏。

在和大自然的相处中,人们学会顺应天时、规划秩序。

芒种时节,梅黄麦熟,大江南北皆为收获与耕作的热闹景象。

敦煌谚语说:“风中扬谷,秕者登先”。北方忙麦收,粮食在经过捶打晾晒之后,还要就着夏日热气顶风扬谷,去虚华,存饱满,为仓廪实劳作,为“家家麦饭美”辛勤。文献记载,唐代天宝年间,河西地区收购的粮食多达三十七万一千余石,约占当时全国总量的三分之一,而敦煌就是河西主要的一处产粮区。

文物里的二十四节气·芒种·在南忙种

芒种,意味着仲夏正式开始,带来青梅初熟,也带来秋粮播种的最佳时间,于是就有了“梅雨稻田新”一说。

宋代诗人陆游写道:“时雨及芒种,四野皆插秧”。因此,芒种,又被称为“忙着种”。虽说收种两头忙,但芒种这一节气名称,更侧重于前瞻性地提示人们,勿过天时,抓紧播种,以成丰年。

文物里的二十四节气·芒种·忙惜时

文献记载,从汉朝起,小麦逐渐在敦煌扎根,到了唐代水稻也在这里落户。

石窟画匠用“异地同图”的方法,将播种与收获放在同一幅壁画里,颇有意趣。或许,在用先贤的智慧提点后人,无论夏收,还是夏播,都要抢时间、占先机。

谚语说“小满赶天,芒种赶刻”,更具“时机”意味的芒种,也提醒着今天的人们:趁天长,及良时,努力请从今日始。

(数据来源:敦煌研究院、央宇宙文物传播平台)

(总台央视记者 张立雷)

标签:

推荐阅读

文物里的二十四节气·芒种 环球滚动

今天(6月6日)6点18分,我们迎来二十四节气中的第9个节气“芒种”。历

四川影视厦门推介“四川出品”“四川取景”成中国影视现象级事件_全球热点

6月6日,2023年影视产业推介会(以下简称推介会)在厦门举行。作为首届

【天天时快讯】全国企业年金一季度“成绩单”出炉:投资收益440.24亿 加权平均收益率为1.55%

【全国企业年金一季度“成绩单”出炉:投资收益440 24亿元加权平均收益

天洋新材: 关于第一期员工持股计划第二个解锁期业绩考核指标未达成的公告

天洋新材:关于第一期员工持股计划第二个解锁期业绩考核指标未达成的公告

猜您喜欢

【版权及免责声明】凡注明"转载来源"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的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亚洲教育网倡导尊重与保护知识产权,如发现本站文章存在内容、版权或其它问题,烦请联系。 联系方式:8 86 239 5@qq.com,我们将及时沟通与处理。

行业观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