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首页>热点 > 正文

近年来,各地新建名校冠名学校数量激增

  • 2021-04-08 17:54:09 来源:中国青年报

近年来,各地新建名校冠名学校数量激增。一些正常的教育配套,却演变成为众多开发商炒作的热点,形成“名校环城”现象。《新华每日电讯》就此调查发现,抱着“买房进名校”的心理预期,一些群众购房后却发现,有的学校几乎人满为患,导致孩子难以入学,有的学校名不副实、教学质量参差不齐。

“名校环城”指的是新建名校冠名学校多密集分布在新城区。按理说,优质教育资源及时跟进城市扩展的步伐,本身并无问题,也符合“就近入学”的政策规定。然而,当这种名校“跟进”变成“批量复制”,当名校的“名头”成为地产销售的“噱头”时,事情就变味了。不客气地说,这就是在变相炒房。

城市要发展,教育必须均衡,在新城区配置一定的优质教育资源,不仅可以拉大城市构架,吸引居民入住,也有助于解决主城区拥堵的问题。但当大家都“一窝蜂”涌到城郊拿地,必然会造成新的资源配置失衡。

一者,可能会出现为开发而开发的“造城”潮。大饼越摊越大,城市远郊成了居民居住和孩子上学的地方,功能极为单一,其他相应的基础设施都跟不上,有沦为“睡城”乃至“鬼城”的可能。而在城郊规划大批住宅,反而会加剧通勤的压力,难以有效缓解拥堵问题。

再者,这种以追逐优质教育资源为诱饵的销售策略,因为击中甚至加剧了家长的教育焦虑,必然会引来众多追捧,从而在客观上推高房价,加剧当地房地产的市场热度,这与中央长期以来“房住不炒”的政策并不相符。

当然,一些地方或许对此并非不知情,只是出于拉动楼市的考量,甚至乐见这种“挂羊头卖狗肉”的操作。这也表明,某种程度上,“名校环城”现象体现了地方政府、地产商、教育产业链等几方主体的某种默契。毕竟,大家都明白,让当下不温不火的房地产热起来,只有挑逗刚需。而最“刚”的刚需,莫过于教育。“中国式家长”最舍得花钱的地方,不外乎子女教育。

类似操作在很多城市已经运行多年。一些城市管理者不把力气和关注点放在提高基础教育质量上,不是通盘考虑城市规划与教育资源配置的协调性,而寄希望于所谓“名校克隆”,长此以往,只能继续加大教育的分化与割裂。

那些去往远郊买房的家长,并非不知道这不过是搭售房子的噱头,但依然肯掏钱,只能说,事出不得已耳。好学校就那么几所,还能怎么办呢?如果买房能够获得优质教育资源,也只好如此了。

针对人为炒作学区房的现象,吉林省教育厅近日发文,提出缓解家长因为择校购房产生的巨大经济负担和精神压力。其实,如果不拿出合理分配教育资源的真招,不足以缓解家长的教育焦虑。用切实待遇鼓励优质师资流动,而不仅是校名的更替,或许才是正确的方法。

可见,欲求遏制“名校环城”现象,除了从城市规划、从政策层面禁止房地产商捆绑教育进行宣传之外,治本之策仍在于从教育内部着力,本固则乱象不生。譬如,争取办好每一所中小学;尽可能扩大优质教育资源,别让家长总生活在焦虑中;不要再瞎折腾了,让懂教育的管教育,教育就要按照教育的规律办事……

谁在炒房?什么在逼着家长到处追着名校跑?地产商何以能够与名校合谋?教育不该是最基础的公共品吗?说到底,唯有真正站在老百姓的角度看问题,才会找到问题的症结,也才能有针对性地辨症施治。(作者: 孙亚宁)

标签: 名校 数量

推荐阅读

“下一站,顺丰”,拉响品牌年轻化战役

作为首批进入大学的00后,当代大学生群体蕴藏巨大消费潜力之余,对消费的需求也有了质的提升:性价比可...

海淀区培英小学办学实践研讨会成功举办

教育如何去做,才能肩负起立德树人的使命?家校怎样融合共生,才能奠基孩子智慧快乐的人生?7月15日,由...

“双减”政策下高质量教学怎么做? ——江西师大协同创新中心“超循环生态教育理念”项目化教学改革实验研究探幽

题记:建设高质量教育体系是新时期教育工作的重点任务。乃时代的呼唤,人民的心声,家长的企盼,师生的...

为教学质量的评估提供科学支撑——江西师大协同创新中心“中小学课堂教学观测体系”解码

春风化雨,战鼓催征。一年前的3月,建设高质量教育体系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

“双减条件下高质量中小学教育实现路径”线上专家研讨会举办

4月9日,由江西省教师质量监测评估与服务协同创新中心(以下简称中心)主办的双减条件下高质量中小学教...

猜您喜欢

【版权及免责声明】凡注明"转载来源"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的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亚洲教育网倡导尊重与保护知识产权,如发现本站文章存在内容、版权或其它问题,烦请联系。 联系方式:8 86 239 5@qq.com,我们将及时沟通与处理。

行业观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