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首页>即时要闻 > 正文

禺城小艺|游走番禺45年,他为街坊撑起一片遮风挡雨的小天地 焦点简讯

  • 2023-05-07 18:59:15 来源:广州番禺发布

以前有句老话叫

“新三年,旧三年,缝缝补补又三年”,


(资料图片)

谁家的雨伞、鞋子坏了都舍不得扔,

总要修补到实在用不了为止。

随着时代的发展,

人们对物件修补的需求逐渐减少,

曾遍布大街小巷的修补匠人

逐渐淡出了我们的视野。

然而,

在番禺沙湾紫坭与顺德伦教接壤的地区,

就有这样一位修补旧雨伞的老匠人

常年奔走在番顺两地附近的乡村,

为有需要的街坊撑起一片遮风挡雨的小天地。

修伞匠郭炳根在紫坭村修伞

这位白发老人,

名叫郭炳根,今年82岁。

迎着晨光,

他正坐在一个折叠凳上,

神情专注地在修理一把半旧的雨伞。

在他身边,

放着两把彩色的旧雨伞、

一个红色尼龙袋

以及几个已经生锈且磨光滑的工具盒,

各种各样的小配件零零散散地放在地上。

一台电动自行车、

一个工具袋、

一张折叠凳

以及两把用作“招牌”的雨伞

是郭炳根全部的开档“架撑”。

郭炳根在检查刚修好的雨伞

我从1979年开始修伞到现在,还没真正停过。下雨时,我就找个有瓦遮头的地方摆摊,例如亭子、屋檐,没下雨时我就随便在路边找个地方。我住在顺德鸡洲,一个月才来这里一次,平时我会轮流到周边的村镇走,大洲、伦教、勒流、三善......轮流着去,明天去北街亭,还是在沙湾。”郭炳根表示。

他每月来番禺两天,一天在沙湾紫坭、另一天在沙湾三善北街亭,其他时间大多在顺德周边的乡镇或农村。

“遮公,我这把伞断了一条骨,帮我修下。”这时,紫坭村的靳姨拿着一把旧伞过来修。

他接过伞,查看一番,利落地报价:“3块钱。”便开始修伞。

街坊找郭炳根修伞,如老朋友般热络地聊天

郭炳根先用尖尖的小锥子,卡在主伞骨的半腰,让雨伞保持打开的状态,再用钳子在雨伞顶部轻轻一剪,拔出旧的连接线,小伞骨便应声散开来。

郭炳根在工具袋里找来一扎小铁线,剪上一小段后用嘴衔着,双手小心翼翼地理顺小伞骨,然后利索地将铁丝穿过每一根伞骨前端小孔以及“上花”(雨伞的铰连),绕满一圈后把铁丝多出来的部分拧成麻花状并固定好,便大功告成了。

看似精细的功夫与郭炳根粗糙的双手似乎格格不入,但短短几分钟,一把断了伞骨的雨伞就在他手里变得完好如初。

一钳,一绕,一拧,郭炳根为街坊修伞

“他来我们村摆摊都几十年咯,只要是谁家的伞坏了,都会留着等他来修,几块钱修好又可以用很久了。”前来修伞的街坊表示。

郭炳根原本是一名在顺德糖厂门口摆摊的“补鞋佬”,当上“修伞匠”纯属“意外”。1979年的一天,有一位顾客拿了两把伞来问他修不修,一把是手动的,另一把是自动的。既然生意找上门,他也不好推辞,于是就仔细研究了一下,觉得手动的那把伞他能搞掂,但自动的那把伞就有点难度。他就灵机一动,问顾客可否第二天再取,顾客答应了。

顾客走后,郭炳根拿着那把坏了的自动伞来到大良找到一个修伞摊,要求那位修伞匠当场帮他修理。郭炳根就在旁用心记下了修理的全过程。

功多艺熟,专心致志

“他每一个修理的步骤,我眼都不眨地全部记在心里,师傅修完伞,我也学会了,回到家里我再研究研究一番,便弄懂了,说真的,其实也不是很难。”时隔多年,他依然清晰地记得当时“偷师”的情形。

“修伞其实不算难,各种零配件也不用特意去买,平时注意收集一些别人丢弃的旧雨伞,一方面能研究一下结构,另一方面也能拆下一些好的配件循环再用。

“借东墙补西墙”是修伞界技巧,销钉坏了的伞骨,找一截好的,嫁接在坏的上面。这是个细致活,需要用钳子一点点夹紧,不能太用力,夹断了就功亏一篑。郭炳根说,补得多了自然工多艺熟,除了会修补各式各样的伞,还能修一些比较大的户外遮阳伞。

除了更换配件,郭炳根每次都会“随单附送”雨伞“全身检查”

“以前帮人修伞,一把收几毫子,现在平均几块钱修一把雨伞,最贵的都不超10元。这么多年来,既能方便街坊街里,自己又能揾几个钱已经好满足了,我都这么大年纪啦,能坚持多久是多久,所以我也从没想过要涨价,坚持做,直到做不动为止都不涨价了。”郭炳根非常肯定地说。

已到耄耋之年的郭炳根依然坚持每天出摊,骑着一辆电动自行车奔走于番顺两地,岁月的记忆深深地刻在了老人的双手上,每一个皱纹呈现的沟壑,都是岁月的馈赠。

郭炳根双手布满岁月的痕迹,但依然灵巧有力

郭炳根说,多年来他养成了早睡早起的习惯,晚上9点多就上床睡觉,凌晨三点钟就起床了。吃过早餐后,6点钟就收拾好行当出门,来到沙湾紫坭村还没到7点钟。

“我来早一点,早上出门买菜的街坊会顺便带着坏了的伞过来给我修,平均一天也就修十把、八把,因为前些天一直下雨,今天生意好些,已经修了十多把了。”郭炳根笑着说。

“我只做上午的,中午就要回家煮饭吃,下午就不出来在家里休息了。”中午11点半,他一边说着一边麻利地开始收拾工具。

陪伴郭炳根多年的“揾食工具”

他将工具袋用橡皮筋往电动自动车后座绑好,街坊们说了声“拜拜”,潇洒地骑着电动自行车下班回家了。

修鞋、补衫、换伞骨

……

一头是百姓需求,

一头是就业选择。

“小修小补”

就这样成为城市生活链条上不可或缺的一环,

为城市的繁荣发展聚集着烟火气。

来源:番禺融媒

策划:陈海生 胡普甜

文\图:冯洁芯 刘瑞媚

编辑:梁可晴

校对:孙轶英

审核:胡普甜

复核:胡璐斯

签发:李文峰

RECOMMEND

标签:

推荐阅读

禺城小艺|游走番禺45年,他为街坊撑起一片遮风挡雨的小天地 焦点简讯

以前有句老话叫“新三年,旧三年,缝缝补补又三年”,谁家的雨伞、鞋子坏了都舍不得扔,总要修补到实在...

什么是施工缝?留设位置如何?如何处理?_什么是施工缝 当前热点

1、施工缝(constructionjoint)指的是在混凝土浇筑过程中,因设计要求或施工需要分段浇筑而在先、后浇筑的混

IDC:预计2023年中国网络安全硬件市场同比增速将达17.8%-每日消息

IDC《2022年第四季度中国IT安全硬件市场跟踪报告》显示,2022年第四季度中国IT安全硬件市场厂商整体收入约

金观平:激发高质量发展强大动力

新时代的发展必须是高质量发展,这是我们必须要完成好的首要任务。今年一季度的发展“成绩单”中,制造...

记者手记|到上海看美展

昨晚,在上博馆外排队入场的观众喜欢上海的理由有许许多多,博物馆里折射的城市实力、活力和魅力无法替代。

猜您喜欢

【版权及免责声明】凡注明"转载来源"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的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亚洲教育网倡导尊重与保护知识产权,如发现本站文章存在内容、版权或其它问题,烦请联系。 联系方式:8 86 239 5@qq.com,我们将及时沟通与处理。

行业观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