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首页>即时要闻 > 正文

焦点快播:加强科教融汇 推进复合型创新人才培养

  • 2023-02-24 09:11:20 来源:中国教育报


(资料图)

不久前,各省市陆续发布2023年政府工作报告,总结过去五年工作成果,并对本年重点工作进行了规划和部署。其中,科教融汇引发社会各界广泛关注和持续热议。科教融汇是深入实施科教兴国战略、人才强国战略、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重要抓手,是在“科教结合”“科教协同”基础上的创新性表达,体现教育链、创新链和人才培养链的有机衔接。当前,科教融汇已经成为新时代国家创新体系建设的重要特征,也是世界各国高水平大学长期坚持和遵循的一个重要核心理念。我国着力倡导加强科教融汇,其本质上就是将办学模式、育人方式和科研机制三者予以高度整合,旨在通过强化科研机构和高等院校的深度结合,加强教学与科研之间的互动联系,提升科教资源的合理性配置,不断提高复合型创新人才的培养质量,推动我国经济社会的高质量发展。

多年来,政府和高校等都在为如何打破科教分离的藩篱,实现科研成果向教学成果、学术成果转化进行积极探索。然而,我国不少高校仍存在科教融汇机制不完善,学科、学位点、专业衔接不够和相互脱节的问题。特别是学科、学位点、专业三者资源投入分散、共享度低,科研平台对高层次人才培养贡献度低,严重制约着高校高层次创新型人才培养。

科教融汇协同培养复合型创新人才,是一项十分复杂的系统工程,牵动政府、高校、科研院所和行业组织等多方主体,涉及多个方面。其中,科研机构与高等院校作为我国知识创新的“生力军”,不但是培养创新人才的“主场所”、科研和教学深度融合的“主基地”,还是实现科教融汇协同培养创新型人才的重要平台。在创新型国家建设过程中,需要由科研机构与高等院校的人才培养和原始创新来提供根本保障。

首先,要着力统筹好高等院校和科研院所协同育人的关系。高等院校与科研院所是创新体系建设的重要主体,拥有各自不同的职能定位。科教融汇协同育人要求两者在明确各自合理分工的基础上,拥有共同的目标导向。两者应站在服从和服务于国家意志与战略布局的高度,加强理解和信任,增进认同和包容,实现强强联合、资源共享、优势互补,培育跨学科、跨领域、跨系统的合作团队,促进科学研究与教学育人相互促进、相得益彰,共同推进人才培养质量和科学研究水平的提升。为此,应将沟通协调机制贯穿科教融汇协同培育复合型创新人才的整个过程。高等院校和科研院所之间需要就合作过程中的权责关系、资源整合与共享关系、人才培养方案制定、利益分配、人事与考核激励等具体事项进行沟通协调,并就相关事项达成协议。因此,需要合作双方的上级主管部门、国家层面的相关制度与资源能够充分覆盖到二者之间长期合作关系的培养,做好顶层设计和保驾护航。

其次,要努力改革和探索高校科教融汇协同育人的内部机制。一方面,高校在办学理念上,需要积极探索自身的办学优势和特色,建立符合其历史与个性的发展定位。通过采取符合自身发展规律的职能定位,明确教学与科研在本校发展中的地位,实现教学与科研资源的合理使用和优化配置。另一方面,高校在办学机制上,要顺应当今科技的最新发展,加强高水平的课程体系建设,强化校所、校企合作,搭建科教平台,推进交叉学科教学。通过教育教学改革,积极探索科教融汇协同育人的体制机制。特别是要积极倡导科教融汇的育人理念,充分挖掘科研育人资源和科研育人力量,将科研创新资源转化为高质量育人资源,把科研创新优势转化为育人优势,积极探索科研育人新路径,以高水平科研支撑高质量复合型创新人才培养。

(作者系伊犁师范大学特聘教授)

《中国教育报》2023年02月24日第2版

标签: 人才培养

推荐阅读

焦点快播:加强科教融汇 推进复合型创新人才培养

不久前,各省市陆续发布2023年政府工作报告,总结过去五年工作成果,并对本年重点工作进行了规划和部署...

观天下!知名文化艺术场馆“变身”教学第一现场

本报讯(记者任朝霞)“盘古的身躯和头发用的笔墨非常坚实,上面云的线条却非常柔软。这种线条的软和硬...

【环球聚看点】做留守儿童的心灵守护者

■代表委员履职故事新学期第一天,全国人大代表、湖南省常德市鼎城区蔡家岗中学教师麻小娟就着手收集全...

环球简讯:全国总体实现如期正常安全开学

本报北京2月23日讯(记者高毅哲)为深入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全面了解各地各校2023年春季开学工作情...

每日讯息!封禁、冻结!微信公告

2月23日,微信安全中心发布最新公告:严厉打击网络诈骗行为,对确认存在欺诈行为的帐号、支付账户进行封...

猜您喜欢

【版权及免责声明】凡注明"转载来源"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的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亚洲教育网倡导尊重与保护知识产权,如发现本站文章存在内容、版权或其它问题,烦请联系。 联系方式:8 86 239 5@qq.com,我们将及时沟通与处理。

行业观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