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料图片仅供参考)
高校毕业生就业是高等教育从输入到输出的关键一环,更是具有特殊意义的系统工程,涉及政府、高校、毕业生、企事业用人单位等多重主体。可以说,“就业”不仅是教育命题,也是社会命题。
当前,我国高等教育进入普及化阶段,毕业生就业也随之发生了一系列连锁反应。结合当前我国大学生就业情况,借鉴美国学者伯顿·克拉克在《高等教育系统——学术组织的跨国研究》一书中提出的高等教育发展政府、市场、大学“三角协调模式”来分析,可以发现大学、市场、毕业生三者实际构成了就业工作的“新三角协调模式”,并产生了“三角困顿”。要走出困顿,亟须构建一种多主体、多维度、深融合、交互性、协同式的落实机制,从不同维度发挥不同的职能,系统推进大学生就业。
“三角困顿”有何表现
大学的困顿——“毕业生供给总量上升,社会需求并未同步增加”。伴随着高等教育普及化的来临,高校招生规模扩大、学生数量增长,使得毕业生的供给总量迅速上升。据教育部统计,2023届全国普通高校毕业生规模预计达1158万人,同比增加82万人,持续创新高。与此同时,社会需求总量却因各种因素的制约未能同步增加,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面临风险与挑战。
市场的困顿——“招不到合适的人”。当前,一些高校的学科专业结构和培养方案,与经济发展、社会需求之间存在错位,导致培养环节与社会需求脱轨或出现“两张皮”现象。这也是许多用人单位表示“招不到人”或者“招不到合适的人”背后的深层次原因。
毕业生的困顿——“找工作难”。很多毕业生反映,当前就业环境中存在着一些阻碍应届毕业生就业的“人为壁垒”。如,给应届毕业生设置很低的薪酬体系,甚至无法满足一些毕业生在大城市的基本生活保障。又如,在岗位要求上设置名校附加条件、性别隐形机制、经验门槛、综合素质高要求等。
分别从三角探寻原因
毕业生层面。一是高期望和精英情结。一些大学生及其家庭存在“高等教育高投入”需要“高产出”来回报的“经济人”思维,加之大学生背负家庭期待和“天之骄子”的光环,面对薪酬不合意的岗位不愿意屈就。二是“求稳”心态。在经济形势变化的情况下,不少毕业生宁愿放弃高薪,也要追求稳定的岗位,近年来的“考公热”和“考编热”等现象就是佐证。三是“专业对口”诉求。一些大学生局限在所学专业内求职,面对复杂的就业大环境,尚未树立“先就业再择业”的理念。四是择业行为盲目。一些毕业生求职时“漫无目的广撒网”,对岗位要求、薪酬体系、成长空间、基层工作价值等缺乏足够了解和认识。
高校层面。一是一些高校缺乏改革的主动性,办学理念、专业设置与社会经济发展需求脱节。二是一些高校的人才培养模式缺乏特色,且专业课程知识更新滞后。
用人单位层面。一是部分用人单位盲目追求高学历、高知名度大学、工作经验丰富等对大部分应届毕业生并不现实的要求。二是一些用人单位完全依赖于外引方式,追求立竿见影、即招即用,对毕业生的“内培”缺位,没有真正发挥就业主体作用。三是部分用人单位在人力资源管理和人才使用的精准性、科学性上存在欠缺,导致人岗不匹配。
多方联动协同突围
作为大学生就业的供给方,高校一是要围绕用人单位需求反向设计人才培养方案,合理制定招生计划,使“人才产品”与用人单位“适销对路”。二是要根据学科专业优势和师资力量等要素形成鲜明的办学特色,改善办学条件,完善大学治理,解决专业趋同问题。三是要跟踪市场反馈,及时进行教育教学改革,更新知识结构,构建教学质量保障体系,注重对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四是要加强高校领导访企拓岗,全员深度参与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五是要建立校企协同育人机制,建立“双师型”教师队伍,共建教学资源和平台,解决高校与用人单位对人才培养规格认知差异的矛盾。
作为毕业生就业的需求方和主导方,用人单位一是要对高校的专业和学生培养目标有足够了解;二是要将工资薪酬与岗位要求匹配,平等对待应届毕业生,不能一味追求高学历;三是招聘时要提供精准的岗位信息,避免因供求双方对岗位的认知存在偏差带来人才浪费。此外,用人单位还需要在人才开发和储备上下功夫,处理好招聘与内培的关系。
大学生一是要尽早制定职业生涯规划,有的放矢地采取与职业目标相关联的措施;二是要积极参加适合的社团组织、社会实践项目,争取实习机会,多积累工作所需的实践经验;三是要树立正确的就业观,采取“先就业、后择业”的策略,从基础工作做起,脚踏实地开展工作;四是可以多考虑灵活就业、面向基层就业、自主创业。
在高等教育普及化进程中,政府需要构建供求匹配的就业政策体系。从供给侧看,政府顶层设计的核心是进一步深化高等教育体制改革,调控大学的招生规模与结构,在提高人才培养质量上做好规划和政策引导;从需求侧看,政府的重点是推动经济结构升级改造,提供更多岗位,保护大学生权益。从就业政策体系改革来看,要进一步推进产教融合,激发“双创”热情。最后也是最重要的,国家要积极构建多方参与的大学生就业工作联动机制,统筹推进多主体、深融合、协同式就业工作推进机制,打破大学生就业的“孤岛效应”,积极回应时代挑战。
(作者单位系北京科技大学;本文系2022—2023年度全国高校毕业生就业创业与素质发展课题“高等教育普及化背景下大学生就业工作路径研究”的阶段性研究成果[课题立项编号:XSFZ18])
《中国教育报》2023年02月20日第3版
标签: 大学生就业
高校毕业生就业是高等教育从输入到输出的关键一环,更是具有特殊意义的系统工程,涉及政府、高校、毕业...
【广西早新闻】3000亿元!今年广西交通投资投到哪?
1、子宫后位包括子宫后倾和子宫后屈,是临床上常见的子宫体位。2、子宫的正常位置是前倾和前屈。3、一般...
连续四年正收益的股票基金,就只有这几只!,诺安,个股,正收益,股票基金,景顺长城,公募基金
他是罗纳尔多封神路上的基石,低调谦逊,职业生涯严重被低估,说到这,可能许多人已经猜到了,这个人就...